2022年为什么电视厂商不爱出新品了

2022年为什么电视厂商不爱出新品了

对于数码爱好者们,新品发布可能是最令他们兴奋的事,能第一时间领略到技术的进步和功能的迭代,这种感觉令人着迷。可今年却不同往日,无论是手机、电脑,今年的新品少了,发布会也少了,尤其是电视,相比往年热火朝天的景象,今年是显得格外的冷清,不少厂商发布的新品,也不再是追逐最新的技术,而是选择了技术下放,产品往往集中在中端型号。

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着包括国际大气候与国内小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在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来自供应链上游的压力。

众所周知,电视厂商作为在供应端中的相对下游,其兴衰起落很大程度上要看供应链上游,也就是面板厂的脸色。受到供需结构的变化,面板价格自去年7月份开始便一路下跌。尤其在今年受到国际上的各种不稳定局势的影响,面板价格已持续下跌超过1年。根据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显示面板现在已经跌破了包括运营成本在内的现金成本,逐渐逼近材料成本。

一旦突破了材料成本,那也就是实实在在的做一块亏一块。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上游,面板厂商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因此现在面板厂也在逐渐的下调自己工厂的稼动率。所谓稼动率,实际上是来自于日语的转写,“稼动率”指的是工厂的开工率。根据奥维数据,在8月,面板厂的生产量已经低于当月的出货量,9月工厂的稼动率进一步下降,10月依然计划维持低稼动率运行。面板厂维持低稼动率,也就意味着上游已经步入了去库存的阶段。而在接下来今年最后一个季度,面板厂也将进一步下调产能,“去库存”将成为了显示行业今年整体的主旋律。

如上文所说的,由于电视厂商呢处在整个显示行业的最下游,很多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上游的风吹草动都会加剧反馈到下游。可想而知,去库存的压力也加倍的反映到了电视厂商这边。因此在下半年如何消化电视产品的库存,或者通俗来讲,如何让消费者买更多的电视,也就成了考验电视厂商的终极考题。因此,今年以来,电视厂商集中推出定位中端的“走量”产品,也就不让人感到意外了。

抛开供应链的关系,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同样也不可忽视。同样是根据奥维数据,中国彩电的市场已经连续4年下跌。在2021年,由于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彩电市场的销量失守4000万台大关,整体的市场规模已经退回到了2009年的状态。

更严峻的是,中国的彩电已经进入到了存量市场。

2021年,中国每百户的彩电拥有量已经达到了121.8台,也就是说每一户拥有超过一台的电视。一方面是增量的萎缩,另一方面是存量的增长,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无可争辩的是,中国的彩电市场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夕阳产业。大浪淘沙之下,如果在这一波浪潮中没有办法突围的厂商,很可能将永久的失去自己的市场地位。

说到突围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低端产品的去库存,以及主力产品的高端化。实际上在这段时间,彩电厂商的高端化之路可以说一直没有停止过。

长期以来定位高端的索尼、三星等国际品牌自不必提,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LG前不久推出的卷轴式OLED电视虽然价格“脱离群众”,但却为电视打造更多的应用场景,令人眼前一亮。

而国产厂商如何在这一波内卷当中突出重围,寻得一线生机不让自己被市场淘汰,甚至泯灭于众人之间呢?就要看自身的努力了。于是这段时间,有能力的厂商,如背靠华星光电的TCL,将过去只属于高端旗舰电视的MiniLED技术平价化,继上半年发布55/65/75/85英寸的Q10GMiniLED电视之后,9月28日又推出了98英寸的巨幕版Q10G,首发价格仅21999元,再度刷新巨屏MiniLED电视的质价比。

TCL 98Q10G延续了此前TCL赋予MiniLED电视的“黄金分区”概念,搭载672个背光分区,既能有效保证电视的对比度表现,又可以有效控制产品价格,实现消费者买的便宜,厂商去库存的双赢局面。

一直以来深耕MiniLED的TCL,凭借着华星光电在液晶面板上游的优势地位以及自身对于MiniLED的深刻理解与技术储备,已经成为国内MiniLED电视市场无可争议的“头号玩家”。根据TCL发布会上提供的中怡康数据,2022年TCL已经占据MiniLED电视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50.9%),每卖2台MiniLED电视就有一台是TCL。而在98英寸电视领域,TCL也实现了40.96%的市场份额,在98Q10G高质价比的加持下,TCL以及背后的华星光电或许将彻底改写中国彩电行业的格局。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2022下半年的时间点,如果想购买百吋级别大屏电视,又对画质有着一定要求的话,TCL 98Q10G可以说是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