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ED技术与OLED技术对抗升级 彩电市场新一轮排位战开启

纵观彩电的发展历程,液晶电视绝对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它成功取代了原来的CRT电视,战胜了同时期出现的等离子电视,并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成为了消费者广泛认可的电视品类。不过,在彩电这样一个靠技术创新驱动的行业,注定是“长江前浪推后浪”,曾经以者姿态问世的液晶电视,如今不得不承受着QLED电视与OLED电视的合力讨伐,成为明日黄花。液晶LED技术之后,谁会成为电视市场的新任霸主?这是当前彩电市场发展的主要议题,也是业内企业奋斗的方向。

  

技术对抗,QLED与OLED各有千秋

作为液晶LED显示技术的取代者,单从技术层面来说,QLED与OLED显示技术各有千秋。QLED显示技术,又称量子点技术,与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相比,其在色域覆盖率、色彩控制准确性、红绿色彩纯净度等多个维度全面升级,具有亮度更高、色域更广、色彩更纯、寿命更久等特点。目前,电视领域采用的是第一代量子点技术应用——“光致发光”元件,即在蓝光LED前面加上分布有绿色和红色量子点的膜,就可以发出液晶显示器所需要的白色背光。以“电致发光”材料为代表的第二代量子点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

OLED显示,又称有机激光显示,具备每个像素独立发光的结构,在暗场表现、对比度、可视角度等方面的堪称完美,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卷曲、折叠、双面、凹凸等多种物理形态,是电视在外观层面创新的利器。

现阶段,无论是QLED显示技术还是OLED显示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反OLED阵营认为,有机发光显示的致命短板是寿命短,而且成本较高,对于电视这种使用周期较长(一般在八年以上)的产品并非是最佳选择。反QLED阵营则指出,量子点电视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具备性创新,沿承的依然是液晶技术,属于液晶的高级阶段,不算是独立显示技术。当然,也正是因为各有短板,QLED与OLED两种显示技术才得以共同存在,并在拉锯式的对抗中迅速成熟。如,以创维OLED电视宣布降价20%为标志,OLED电视阵营已经拉开了降价序幕;QLED技术专家则表示,第二代量子点技术有望在3至5年内实现商用。

阵容对抗,企业热衷组团上阵

一如当年的液晶与等离子, QLED技术与OLED技术的争锋相对,再一次将彩电行业带入了变革的十字路口,业内企业也不得不再次进行“站队”。到目前为止,全球主流彩电企业已经基本完成站队:LG、创维、长虹、索尼、松下、飞利浦、康佳等企业选择站在OLED一边;三星、TCL、海信三巨头选择站在量子点一边。

借鉴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之争,不难发现,彩电显示技术的上位依靠的并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成熟。早期的等离子电视在画质上并不输于液晶电视,但是,其相对封闭的产业链导致了等离子电视难上规模,错过了最佳的市场普及期,最终只能提前落幕。如今QLED与OLED之争,成熟的产业链同样是制胜关键,显然,经历过技术大战的电视企业们是有备而来,选择抱团出击,迅速扩大行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进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主动权。

不过,这种“志同道合”式的抱团,让企业不得不进行二选一的抉择,因为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推广,都需要技术研发、渠道布局、市场营销的一体化联动,无论是基于整体战略布局还是基于对外专业口碑,企业都很难做到兼顾。因此,企业一旦认定了一项技术,只能全力以赴,力争上游。目前,QLED与OLED阵营已经基本明确,未来市场的发展走向,将直接决定彩电企业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