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交通系统的未来,寒冬与否,关键在于"芯"。自动驾驶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多重挑战。Waymo公司CEO John Krafcik承认,实现自动驾驶普及还需要很长时间,因为这项技术必须能够在任何天气和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
智能汽车芯片是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所在。在2018年,全世界半导体行业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高通收购恩智浦的计划,这表明高通正试图拓展其在汽车芯片市场的地位。尽管这个收购案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突显了智能汽车芯片对未来的重要性。
英特尔通过收购Mobileye展示了其对自动驾驶领域获取先机的意图,而英伟达则成为特斯拉、沃尔沃、百度等公司供应商,其推出的Drive PX2和Xavier产品为智能车辆提供了强大的AI处理能力。联发科也宣布进入车用芯片市场,并将旗下的汽车芯片业务以6亿美元价格卖给国内服务商四维图新。
除了传统巨头之外,造车企业也开始涉足智能汽车芯片领域。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他们已经研发出了AI芯片,而百度发布了云端全功能芯片“昆仑”。苹果的自动驾驶项目也有报道透露已经有了实体电路板。这显示出全球各大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参与到这一领域中来。
而中国国内,在前两个时代(PC和移动互联网)中几乎无影响力的企业,如今是否能迎来“春天”?目前国内主要集中于自动驾驶处理器、ADAS、机器视觉、传感器芯片等方面,其中包括地平线、中兴微电子、新华三等企业。
地平线产品包括征程系列自主研发BPU架构征程2.0面向L3/L4级别应用;寒武纪涉及1M处理器和MLU100;四维图新则是在2016年全资收购杰发科技后,从此延伸产业链至汽车电子领域;加特兰微专攻雷达chip并且量产77GHzCMOS毫米波雷达chip。而百度、高通等正在赶上热潮。
可以看出,国产企业基本都是近几年才刚刚起步,有些从其他领域转入,有些还未完善,有些即便量产但还未得到一定规模实际应用相较于英伟达、高通等国际巨头来说,无疑只是起步阶段。而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以及预计到2035年的全球无人驾驶市场价值达到8000亿美元,这一市场潜力巨大,对于这些初创者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门,也是挑战重重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