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已经到来,很多人把“冷”当成头号大敌,早早做好御寒准备。事实上,“风、寒、暑、湿、燥、火”这致病的六淫邪气中,杀伤力最强的是湿邪。别以为湿气重不是什么大事!事实上,内湿气过重,会出现困乏无力、手足冰冷、皮肤粗糙起疹子等症状,对正常生活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首先,大家应该知道,以下7个坏习惯会造成湿气加重,在生活中应多加注意并尽量杜绝。
1、喝大酒
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2、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3、穿得少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特别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等。
4、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5、口味重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6、爱吃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易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7、不通风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接着,我们再聊聊怎么才能为身体“排湿”。大家都知道药食同源,我们先看看哪些食物可以达成很好的祛湿功效。
大众熟知的常用祛湿的中药材有茯苓、猪苓、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芡实、山药、冬瓜皮、白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鸡骨草、溪黄草等。实际上一些日常食物也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不喜欢药材味道的话可以多吃些祛湿的食物,比如:
鲫鱼
俗话说“冬鲫夏鲤”,冬季的鲫鱼肉肥籽多,味尤鲜美。鲫鱼全鱼性味甘、温,有开脾健胃、增进食欲、消水肿、止呕吐、发乳之功效,非常适合孕妇食用。
马齿苋
马齿苋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又被称为长命菜、五行草,是药食两用植物,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其ω-3脂肪酸含量在绿叶菜中占首位。
芥蓝
芥蓝中含有有机碱,这使它带有一定的苦味,能刺激人的味觉神经,增进食欲,还可加快胃肠蠕动,有助消化。它还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防止便秘。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心脏病等功效。也有助于利水化痰、解毒祛风、消暑解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水芹
水芹中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较高,一般在11月至次年四月分期上市。其味甘辛、性凉、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养精益气、清洁血液、降低血压、宣肺利湿等功效。
最后,再为爱下厨、爱养生的网友介绍几道很赞的祛湿菜谱,不妨在周末试试看吧!
冬季祛湿养生食谱:
花生红豆粥
食材:花生仁50克,红豆8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花生仁、红豆洗净,浸泡3小时;大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将花生仁、红豆倒入锅中,继续煮;水再次沸腾后转小火,煮1个小时左右,加入少许冰糖即可。
淮山药扁豆煲鸡脚
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活络。
材料:淮山药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薏苡仁15克,鲜鸡脚200克(约10只),生姜丝少许。
做法:先将鸡脚去衣清洗,切掉脚甲。将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鸡脚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内,加水2500ml(约10碗水),武火煲滚后文火煮2小时。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鲫鱼节瓜汤
功效:养脾祛湿,利水消肿。尤其适合产后瘦身的新妈咪。
材料:鲫鱼500克,节瓜600克、盐适量
做法:将节瓜去皮洗净切成厚块,鲫鱼去鳞及内脏,洗净;
起锅煮水,水开后放入节瓜块,用武火煲;起油锅,将鲫鱼放入锅中煎至微黄再汇入节瓜汤中,加盖,武火煮二十分钟后转为文火煲一小时左右,熄火下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