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工业互联网 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系统之间的数据连接与信息集成,驱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能够有力支撑产业体系优化升级、高效驱动工业科技创新、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水平,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当前,上海工业互联网完整体系基本建成,数字化赋能作用日益凸显,创新示范引领效果显著,产业生态持续壮大优化。下一步,要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地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强化产业统筹研究,编制工业互联网产品谱系、产业链图谱以及核心技术发展进程表,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摸清上海在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中的优势与不足。

聚焦产业短板,加快工业互联网优质企业、产业链主和项目引育,鼓励相关企业针对性开展业务延伸,打造完整的、具有自循环能力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推动与国内国际工业互联网优秀企业在市区两级开展战略合作,支持国家部委、外省市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落地上海。

第二,聚焦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支持工业软件实现突破。

以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等,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领域工业设计软件、边缘智能技术等核心技术攻关。在工业软件方面,建议由组建1至2家重点扶持的工业软件研发企业,引入国内知名软件开发企业注资,保持耐心、稳扎稳打,逐步攻克工业软件“卡脖子”难题。

深化工业软件军民融合应用,围绕船舶、航空等领域组织供需对接活动,扩大军用工业软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以用促研,加快产品迭代和民用化转型。

第三,推动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度数字化场景建设。

遵循工业互联网“姓工”的内在要求,正确把握工业互联网赋能器定位,更多与现有实体产业、工业实际场景深度融合,实现1到10到100的价值跃迁。

同时,探索工业互联网与新兴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合,如支持中国商飞、上海核工院等聚焦航空、核电等领域,打造若干“工业互联网+元宇宙”试点示范场景。

第四,促进平台企业差异化发展,提升平台应用广度和深度。

科技型平台企业要聚焦推出一些“小快轻准”的服务和解决方案,降低用户使用门槛,让中小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从而做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户规模。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要提升自身平台能级、专业水平和辐射范围,对标综合性“双跨”平台,为市场提供一揽子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第五,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强化优势互补和要素供给。

工业互联网建设无法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要培植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土壤,稳步提升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让产业根基稳固、活力自生。

政府部门、协会组织等可牵头建立起以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的合作机制,引导更多“政产学研用”关键要素参与工业互联网发展。

同时,鼓励各平台、服务商之间强化优势互补,推出一些综合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工程总包式”服务。

第六,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实施数字化人才发展战略。

采取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头部企业联合沪上高校、研究所携手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实训基地,用工业实践经验不断培育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复合型技能人才。

依托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协会学会等,率先建立区域性的工业互联网人才评价机制,加快上海对专业人才的选用和引育,以超常规的力度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科研团队。

第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

要积极推动国际先进技术与经验“引进来”、优秀工业互联网企业“走出去”。

比如,利用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工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交流合作,促进国际创新理念与优质资源服务上海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又如,前瞻性研究工业互联网国际合作的难点障碍,做好风险预估和统筹布局,支持一批成熟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优秀数字应用走出国门。

再如,牵头申建工业互联网国际化特色先导区,推进与上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平台、网络、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方面的建设,打造通用性强、国际认可的工业互联网“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