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AR界融资神话破灭Magic Leap欲以100亿美元出售

备受争议的AR独角兽公司陷入了困境。

曾经的融资神话,AR界的独角兽,正寻求出售自己。

据彭博社报道,AR独角兽创企Magic Leap考虑出售,价格或超过100亿美元。

这家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6亿美元的AR公司,在经历技术、产品、市场等一系列“变故”后,似乎走到了死胡同。

大厦将倾?Magic Leap正寻求出售

据知情人士透露,Magic Leap正在与顾问共同商讨各种战略选择,包括与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或者在可能的IPO之前出售大量股份,如果进行出售,他们希望最终出售价格超过100亿美元。

此前曾有消息称Facebook正在与Magic Leap谈判,不过结果并不如人意,初期会谈并没有进展到出售交易的阶段。知情人士称,Facebook正面临VR头戴设备关税上涨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生产压力,目前对收购Magic Leap的业务不感兴趣。

Facebook之外,Magic Leap的潜在买家寥寥。微软、苹果和亚马逊均已在公司内部投资增强现实技术,此时拿出百亿美元进行收购,可能性并不大。作为大股东之一的谷歌成为最有可能的收购者。

对于Magic Leap来说,公司的估值是个棘手的问题,在AR硬件还未成为主流的消费级产品前,求购者需要长期押注在可能没有大量收入的产品上,而且其AR技术的可扩展性也是个问号。

一位与Magic Leap高级管理层接近的人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谈判是否会导致任何交易。他补充说,自去年下半年以来,Magic Leap就一直在与投资者进行谈判,以筹集至多5亿美元,但该轮融资尚未结束。

对于媒体曝光的相关消息,Magic Leap拒绝置评。

Magic Leap的荣耀史,衰败早有迹象

Magic Leap最为外人道也的便是其创纪录的融资,他们曾靠着“体育馆内一跃而起的鲸鱼”的宣传视频成为AR界的融资神话。

从2011年成立以来,这家AR公司在多轮融资中累计获得超过26亿美元:

2014年2月,Magic Leap获得A轮5000万美元投资;

2014年10月,谷歌领投,高通、风险投资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等跟投B轮5.42亿美元;

2016年2月,阿里巴巴领投,谷歌、摩根大通跟投C轮7.935 亿美元;

2017年10月,Magic Leap再次获得D轮5.02亿美元融资,由新加坡淡马锡控股领投;

2018年3月,Magic Leap获得由沙特阿拉伯财富基金领投的4.61亿美元融资;

2019年4月,他们再次完成了由日本电信巨头NTT DoCoMo提供的2.8亿美元融资。

接二连三的巨额融资背后,是外界对其技术和产品的质疑。在成立七年,拿到20多亿美元融资后,Magic Leap于2018年才推出第一款硬件产品:售价高达2300美元的AR头显Magic Leap One。

然而这款跳票多年的AR产品和Magic Leap当初宣传视频里承诺的产品大相径庭,其高昂的售价也让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据悉,Magic Leap在推出该产品后的六个月内仅售出了6000台,远远落后于CEO Rony Abovitz的目标:即在此期间销售100000台Magic Leap One设备。

图 Magic Leap CEO Rony Abovitz

不及预期的第一代硬件产品让Magic Leap陷入了困境,2019年年底,Magic Leap被曝将1903项专利全部抵押给摩根大通来换取商业。

同时,Magic Leap也开始将产品的重点转向行业市场,向医疗、工业和金融企业出售产品。

如今Magic Leap再传出出售消息,似乎都在外界意料之中。

此时如果能够吸引财力雄厚的求购者,不仅可以让Magic Leap有时间推出新产品,同时允许投资者套现。

Magic Leap的首席产品官Omar Khan在早些时候的采访中表示,他们的Magic Leap 2产品将于明年发布,并将帮助其打开消费端市场。

AR硬件产业的困局

当前,许多科技公司都认同AR眼镜可能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大型计算平台。只是这个实现时间会比较漫长,这也导致了整个AR行业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中。

Magic Leap的有力竞争对手,AR创企Meta和Daqri都于去年倒闭,可想而知,AR行业面临的压力之大。

一方面是AR硬件在消费市场步履维艰,另一方面是AR软件在智能硬件上大放异彩,诸如AR营销、AR教育成为消费市场的香饽饽。但基于手机的AR呈现的市场潜力有限,能够带来真正全息交互式体验的AR硬件才是行业向上的突破口。

雪上加霜的是,如外媒报道,在全球各地工厂因新冠疫情爆发而关闭之后,从各国间贸易战中的关税增加到供应链短缺,整个硬件行业都面临着新的威胁。这些压力不仅给诸如苹果这样的硬件巨头带来产品短缺危机,对那些依靠外部投资来维持其运营的初创企业会造成更大的冲击。

作者:巫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