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交通的自动驾驶寒冬与否关键看芯在社会场景中的应用

在智能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被认为需要一个漫长的寒冬时期。Waymo CEO John Krafcik承认,实现自动驾驶在任何天气和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要跨越这一障碍,首先必须解决智能汽车芯片的问题。

2018年,全世界半导体行业的一个重大事件是高通试图收购恩智浦,但最终这笔交易失败了。尽管如此,这次收购尝试表明高通想要扩大其在汽车芯片市场的影响力,从而凸显了智能汽车芯片的重要性。

实际上,智能汽车芯片的竞争早已开始。在2017年3月,英特尔以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以便在自动驾驶领域获得领先地位。英伟达也成为了特斯拉、沃尔沃和百度等公司供应商,并推出了Drive PX2和Xavier等产品来支持人工智能应用。

除了传统的大型半导体制造商外,即将进入车用芯片市场的是联发科,它宣布将旗下的车用芯片业务以6亿美元卖给国内服务商四维图新,并投资了一亿美元让四维图新留有部分股份。此外,如特斯拉CEO马斯克所说,他们已经研发了AI芯片,而百度也发布了云端全功能芯片“昆仑”。

毫无疑问,现在正处于从PC到移动互联网,再转向“智能汽车”时代。而对于那些之前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小米,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是否能够迎来春天呢?

中国目前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处理器、ADAS(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机器视觉、传感器芯片等方面,其中包括地平线、寒武纪、四维图新和加特兰微等企业代表。

地平线提供了一系列广泛涉及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品,如征程1.0处理器面向L3/L4级别应用,以及基于自主研发BPU架构的地平线Matrix 1.0面向L3/L4级别应用,可支撑4路720P 30FPS实时处理。

寒武纪则提供了一些关键组件,如寒武纪1M处理器可直接支持终端训练,而MLU100则用于开发验证领域,为海高汽车搭载使用,其带来的算力支持较为出色。

四维图新通过收购杰发科技扩展到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同时拓展至ADAS产品线,比如车身控制单元MCU和其他相关产品。这使得他们在国内后装市场中拥有50%以上份额。

加特兰微专注于雷达技术,其77GHzCMOS毫米波雷达已量产,是亚太地区第一颗适用于车载使用的77GHz雷达模块,而且性能与体积优势都超过24GHz模块,因此未来77GHz将取代24GHz成为主流选择,对加特兰微来说是个巨大的机会。

此外,还有百度、华为、阿里巴巴子公司深思之城(前称阿里巴巴AI Labs)正在加入这场竞争中。不过相比国际巨头们,在技术层面还有不少不足之处,也就是说国产智能汽车芯片还只是起步阶段而已,有些企业刚刚从其他领域转入,有些还未量产,有些即便量产但尚未得到规模化应用,这一切都说明中国仍需时间来赶上国际水平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