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鱼儿
编辑 | 王方玉
无人机,曾经的“军工产品”,如今在乌克兰上空翱翔,成为战场上的重要工具。然而,在更多地方,无人机仍需探索其作为通用工具的应用场景,以及安全规范化使用的路径。
2021年,是无人机与资本市场紧密接触的一年。这一年,无人机行业融资额超百亿元,融资千万元以上企业超过20家,其中过亿的企业超过10家。IPO方面,上市申请不仅有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中航无人机公司。
政策支持是无人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大力开发民用直升机和工业级无人机。而2019年我国工业级无人机会达到151.79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1500亿元。
尽管如此,大多数人们最熟悉的大疆航拍无人机,其产品线以消费者为主,更贴近普通用户。而工业级无人机会有的应用领域,如农业植保、地理测绘、空中快递等,由于问题未解决,如飞手不足、售后服务培训落后、标准待确定等,都限制了行业大规模推进。
安全问题也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福州,一场大型无人机表演刚起飞,就有几架失控坠落,但幸好没有伤害观众。此外,有报道指出东北农民购买极飞科技P80时发生掉落甚至炸毁的问题,这些事件让人们对无人的印象深刻。
政策越来越多地开始打补丁,对于民用无人机会实施更严格监管。不同于消费级,无需专门驾驶员操作,而工业级则需要专业人才,但目前这一人才需求并未同步增加,加上培训水平较低,使得很多取得驾驶证的人无法成为真正作业人员。
市场拓展与产品销售是当前面临挑战之一。大部分头部玩家营收都在10亿以下,不容易容纳更多竞争者进入。而研发投入需求巨大,即便头部企业也面临亏损风险。纵横股份和亿航智能都是这样,他们虽然占据市场份额,但营收和利润下降。
研发投资不是一成不变,它既可能带来回报,也可能转化为沉没成本。如果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或者研发出的产品未被市场接受,那么这些投入将难以转化为收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哪个阶段,无论是在应用还是在创新,都必须小心翼翼,以免因为急功近利而折翼。